沈阳音乐学院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指引方向、催人奋进,沈阳音乐学院师生反响热烈。
师生们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大家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沈音力量”。
党委书记 赵恒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大计,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明确了方向和路径,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十五五”时期是实现教育强国宏伟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五年。全会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出统筹部署,强调“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提出“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高等艺术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正值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任务实施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领悟全会精神,将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与落实学院党代会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推动学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科学谋划学院事业发展,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切实把党中央擘画的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一要推动内涵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建强学科专业,打造精品课程,深化学校治理。二要推动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全面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三要推动师资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不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人才,全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要推动服务发展迈上新台阶,聚焦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目标,打造“辽字号”精品力作,打造艺术实践活动品牌,助力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沈音力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 田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系统谋划了“十五五”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对建设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等作出重要部署,为高等艺术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沈阳音乐学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党的文艺使命与教育理想,必须深刻把握全会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自觉将学院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全局。我们将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赋能艺术教育创新,着力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一流艺术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十五五”新征程,学院将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强化创作引导,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气派的艺术精品,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院将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发展实效,奋力在学科专业建设、艺术创新与服务社会中实现新突破,为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的一流音乐院校,为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沈音力量。
教务处处长 莫正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学院将紧抓“以本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鲁艺“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将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全过程。我们将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扎根时代沃土,创作演出更多反映时代气象、振奋民族精神的精品力作;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努力成长为德艺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勇担文化使命,以教学改革驱动艺术创新,用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沈音力量”。
科研处处长 宋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战略部署为学院科研工作明确了目标,指引了方向。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我们要紧密结合全会精神,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有组织科研”,实现科研的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期间,学院将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以创新为动力,聚焦艺术学科前沿,推进文艺理论、艺术创作与跨学科融合,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特别是在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领域,聚焦区域文化和“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加强原创作品的创作与推广,打造“辽字号”艺术文化精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沈音智慧与力量。
民族器乐系主任 张科威: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会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艺术创新的双重责任。未来,我们将把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全过程,积极探索中国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同时夯实专业人才培养根基,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民族器乐人才,引导学生在艺术追求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精湛技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钢琴系党总支书记 李东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我们要将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师生党员深入学习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全会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不懈努力,贡献“沈音力量”。
声乐歌剧系教师 胡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注入了蓬勃动力。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系列部署,不仅为教育事业规划了清晰路径,更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根本遵循。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铁屋子”。教育者正如那执灯之人,用智慧照亮前路,用情怀温暖心灵,为青年学子打开通向光明未来的大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为新时代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育学院教师 贺小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根本遵循。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全局,更为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既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见证者与受益者,更应成为积极的践行者与推动者。我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创新融合发展。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鲁艺精神与校训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努力争做“四有”好老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属中等舞蹈学校教师 王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要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我们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把“文化自信”融入课堂教学,用优秀舞蹈作品弘扬主旋律、传递真善美,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动舞蹈教育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既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文化,又要积极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气派的舞蹈精品,努力培养德艺双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舞蹈教育的力量。
音乐学系2025级研究生 贺思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为我们艺术美学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为指导,立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资源,系统研究中华美学的民族特质,努力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传统美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作为未来的艺术工作者,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火热实践与鲜活故事中汲取灵感。展望“十五五”新征程,新时代沈音学子必将勇担文化使命,以深情笔触描绘时代画卷,用精彩讲述传播中国声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