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音乐学院简介

      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38年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毛泽东亲笔题写“紧张 严肃 刻苦 虚心”的校训。学院历经延安鲁艺(1938-1945)、东北鲁艺(1945-1953)、东北音专(1953-1958)三个发展阶段后,于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在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我国文化和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涌现出冼星海、马可、李劫夫、谷建芬、秦咏诚、傅庚辰、羊鸣、雷雨声、雷蕾、张千一等著名音乐家,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南泥湾》《我们走在大路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和我的祖国》《映山红》《我爱祖国的蓝天》《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好人一生平安》《青藏高原》等大批极富社会影响力的音乐作品。2016年,学院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国内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音乐与舞蹈学”被确定为省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学院被列入辽宁省13所重点支持的“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之一。2024年,学院“艺术学”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对象。

      学院现有三好、长青、桃仙、大连4个校区,以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为主体,设有16个教学单位和2所附属中等专业学校。拥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和音乐、舞蹈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是首批获得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具备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设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设计学等19个本科专业,其中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和音乐学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共10个。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与科研队伍,形成了集教、创、演、学、研、评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现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青年英才、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层次人选40余人次。

      学院始终坚持传承鲁艺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潜心立德树人,深耕艺术教育,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33项。大型民族歌剧《星星之火》获批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歌曲《旗帜》荣获全国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曲《丰收歌》《血脉》等5部作品获得辽宁省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群舞《散乐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金奖,群舞《清风徐来》获第十三届“桃李杯”全国青少年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优秀剧目奖及编导奖。学生获中国音乐小金钟钢琴展演专业组第二名(钢琴演奏新秀)、德国“埃特林根”国际钢琴比赛B组第四名等多项国际国内重要专业比赛奖项。

      学院注重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品牌、“红色文艺轻骑兵”服务社会品牌、“红色作品讲演会”校园文化品牌、“筑巢引凤回沈音”协同育人品牌。创作演出大型原创民族舞剧《红山》,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开展“艺术名师进沈音”学术活动,推出“春秋艺韵”春季演出季,打造新年、新春两大音乐会品牌,为辽沈观众带来高水平的艺术演出,为师生搭建多元的艺术实践平台。师生在重要时间节点、重要纪念日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活动,300余名师生参加2024年央视春晚、秋晚节目录制;1200余名师生参加2025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录制,唱响“中国好声音”“辽宁好声音”,产生较好社会反响。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不断吸纳世界各国、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先后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波兰肖邦音乐大学,日本昭和音乐大学,韩国秋溪艺术学院、水原大学,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北亚利桑那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音乐学院等30余所国外著名高等音乐院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发起成立东北亚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加入“中国——白俄罗斯大学联盟”,成功承办“辽宁省与伊尔库茨克州结好30周年交响音乐会”和“辽宁省与滨海边疆区友好交响音乐会”。组织师生参加“法国巡回国际艺术节”,在20余座城市演出200余场;选派优秀青年大学生代表赴莫斯科参加中俄青少年手拉手合唱团交流演出活动;选派师生赴新加坡、泰国开展巡演和校际交流活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选派师生赴澳大利亚举办《和平与纪念之声:80年回响》巡演音乐会;成功主办首次落户亚洲的第九届“首映歌剧”国际声乐大赛暨首届亚洲选拔赛,开启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面向未来,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加快推进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建设。学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时代放歌、为人民起舞,积极创作排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的担当和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