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音阅 | 拔萃名师聚艺台,器韵流光耀华彩——评沈阳音乐学院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器乐专场音乐会

沈阳音乐学院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器乐专场音乐会

       打击乐的铿锵节奏与钢琴的优雅旋律交织碰撞,小提琴的华丽线条与唢呐的千年回响隔空对话。2025年6月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上演了中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器乐专场音乐会。此次盛会并非单纯的技艺展示,它生动地诠释了沈阳音乐学院教师团队对音乐艺术深刻地理解。在演奏技术日益精纯的今天,中青年教师中如何在教学与实践中突破自我?这场音乐会,正是展现这群艺术教育者探寻传承与创新的生动现场。

       整齐有力的鼓声敲响了音乐会的序幕,当鼓槌落下,金属与皮革共振轰鸣,刹那间便将听众拉入了音乐最原始的动因——节奏与力量的丛林之中。民族器乐系教师张优涵携沈音·UNO打击乐团奏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值得注意的是,演奏家运用手掌敲击鼓面,创造出不同于鼓槌敲击的独特音色,结合演奏家极富张力的肢体动作,诠释出打击乐重奏《千佛手》中佛像的沉重以及抬佛时众人的虔诚与口中的诵号。通过京剧大锣、小锣、铙钹的音色特点,展现抬佛游街过程中的喧腾。曲目尾段进入大鼓齐奏,木鱼响起,震天的鼓声在禅意中归于平静,最后一声由数十个碰铃齐奏,余韵悠长。随后,钢琴系教师程妍的一曲钢琴独奏《戈雅之画——情话》,将现场观众引入西班牙民族乐派的诗意之中。乐曲的低音和高音先后为主旋律,演奏者下键与起键干脆利落,弹奏出的乐音既轻盈又流畅。指尖弹性饱满,将装饰音弹得快速且清晰,表现了西班牙人温柔多情而又热情奔放的个性。

       紧接着登场的二胡独奏《第六二胡狂想曲》与扬琴独奏《雅乐清歌》,如同两条并行的溪流,以截然不同的姿态,为音乐会注入了传统民乐的声音。民族器乐系教师刘黎以惊人的技术掌控力与情感爆发力,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乐曲中对比强烈的段落:左手在琴弦上疾速飞掠,奏出颗粒清晰、穿透力极强的快板;右手运弓刚柔并济,在钢琴伴奏优雅的旋律中注入二胡独有的令人心颤的沧桑感。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教师白静的扬琴独奏,对余响的控制尤为精妙,配合着身体的律动让泛音在音乐厅内如同一缕青烟般自然弥散,令人回味无穷。民族器乐系教师陈人杰的笙独奏《胡旋·胡旋》乐音婉转,与钢琴细腻的旋律、碰铃清脆地鸣响以及手鼓欢腾地敲击交织配合。演奏者指尖跳跃,吹奏出密集快速的乐音,模拟胡旋舞者足尖点地、裙裾翻飞的姿态,展现出笙这一承载着华夏礼乐基因的古老簧管乐器的多样魅力。

       随之而来的几曲民乐独奏将听众带入了一场盛大的民族器乐盛宴。二胡独奏《雪山魂塑》的四个乐章在民族器乐系教师王琳的演奏下情感特征分明,高水准的快弓、半音以及高难度的叠句演奏,将二胡的音色与流水般的钢琴旋律高度融合。民族器乐系教师沈建晖极具爆发力的唢呐演奏,奏出了唢呐曲《百年涅槃》的厚重历史感。中段音乐情绪变化后,伴随着中国大鼓震撼的敲击,唢呐声像是从地底直冲云霄,给人以极致的听觉体验。民族器乐系教师邵笑的一曲琵琶独奏《静默之弦》,用颤音、滑音等来表达音乐中忧郁而深沉的情感。利用指甲和指腹来模仿塔布拉鼓的敲击,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聚光灯转向西方经典器乐作品,与音乐会前半场民乐精彩的演绎隔空碰撞,共同编织着“多元器韵耀华彩”的丰富图景。钢琴系教师徐子钧的演奏具有精准的力度掌控和清晰的触键,《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一乐章》在他的演奏下如同缓缓流淌的塞纳河,令人沉醉。小提琴独奏《帕格尼尼随想曲第24首》中,管弦系教师何可嘉精妙地呈现出高速跳弓、双音等演奏技巧,乐音如歌如诉,余韵悠长。管弦系教师郭蒋帅的单簧管独奏《致敬费德曼》以柔美连贯的气息与细腻的音色变化,最大限度地构建起引人遐思的无限情感,展现出其对醇厚音色的极致追求。圆号独奏《行板》和长笛独奏《田园风格的行板与小谐谑曲》极具抒情气息,前者由管弦系教师刘特演奏,给人以柔和沉稳、舒缓优雅的感觉,浪漫的气息流溢其间;后者在管弦系教师金洺羽的吹奏中,诠释了两部分主题动机的对比性。优美精致的行板部分让听者仿佛置身静谧花园,而快板部分的小谐谑曲诙谐童真,充满趣味性。

       充满现代感的乐音将听众引向声音宇宙更为未知的象限。爵士钢琴与萨克斯二重奏《三界外》,王琇琦演奏的爵士钢琴在低音声部演奏均匀稳定的低音,高音声部演奏清晰流畅的旋律线条。钢琴柔美的音色与张全醇厚且富有律动感的萨克斯相互碰撞,架子鼓的振动营造出云雾升腾之感。贝斯稳重的低音隐藏其中,让整个音乐厅仿佛脱离地面,化身行驶在宽广海面的海上巨轮。现代音乐学院教师李涵用揉弦、滑奏等精巧的技法,配合身体的律动沉浸地展现电吉他独奏《Isabella》的浪漫与热烈。电子管风琴独奏《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与电子管风琴独奏《嘎达梅林》运用电子管风琴多样化的音色为两首经典作品赋予奇妙的现代音响效果。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教师曾亚文在处理快速连续的音符时触键短促有力,手肘与小臂大幅弹跳,使得整首乐曲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现代音乐学院教师唐晓博精巧地控制乐曲中灵活多变的节奏,既有激昂的斗争节奏,也有深情的抒情节奏,将《嘎达梅林》这首著名蒙古族民歌在电子管风琴的独特音色下呈现出新颖的音响效果,也为这场精妙绝伦的音乐会画上了完美的双纵线。

       此次“拔尖人才”器乐专场音乐会,旨在通过科学的选拔机制,打造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梯队,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文化强国建设培养后备力量。当来自不同文化土壤的器乐语言在同一方舞台竞相辉映,沈音的教师们展现了优秀的演奏技巧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他们是艺术的传承者,是教育的引路人,用自身的行动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生动诠释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也向广大听众展现了沈音人的教育初心。此刻,回望“拔萃名师聚艺台”的盛景,“器韵流光耀华彩”的深意已跃然纸上。沈音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鲁艺根脉不熄的薪火,是中西方乐音创新交融的星芒,更是在乐海中探索未知的灯塔。在他们的带领下,沈音必将以最自信、最开放、最具创造力的姿态,奏响最具生命力的华彩乐章!



文 / 音乐学系 韩蓓妮(2020级本科学生)

图 / 刘  昶

初审初校 / 白雪姣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