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寄语—— 交响书径:乐音与文字的共振之旅

       四月校园,春意盎然,芳菲满径。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沈阳音乐学院开启了“乐韵长流寻章问道,书香致远开卷闻韶”读书月系列活动。在书页翻动的声音里,听见学子拔节生长的回响;在琴键跃动的光影中,闻到桃李竞相绽放的芬芳!可谓是:春暖花开勤学好,抚琴吟唱正当时。

      音乐与书籍,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两座永恒的灯塔。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叩击心扉时,我们听见了生命的磅礴;当翻开《诗经》,吟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妙语时,千年文明之光便跃然眼前。在沈阳音乐学院这片艺术沃土上,我们既是乐章的演绎者,更是文字的传播者,跳动的音符与流淌的墨香,共同构筑起精神的家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十七载校史之路,沈阳音乐学院一直涌动着鲁艺精神的红色血脉,传承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思想火种。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民族呐喊,到李劫夫《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时代强音,鲁艺人始终以艺术为笔、以情怀为墨,书写着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典乐章。今天,我们以读书日为舟楫,正是要通过阅读让红色基因在历史的回响中焕发新声,让艺术创作在哲思的浸润中大放异彩。

       同学们,当你们抚琴调弦时,可曾想过每根琴弦都震颤着文明的余响?当你们展卷品读时,是否看见字里行间流淌着智慧的长河?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感悟,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箴言,都在告诉我们:艺术的巅峰永远矗立在文化的基石之上。我们可以在《乐记》中探寻“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深意,在《西方音乐史》里触摸音符演进的脉络,每一次阅读都是在与圣贤对话,每本书籍都是启迪灵感的星光。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人认为阅读的时代已经过时了。错!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如同转瞬即逝的装饰音,唯有系统性的阅读才能谱写出人生的主旋律。同学们在琴房挥洒汗水的同时,也要多到图书馆阅读沉思。通过阅读,你们可以汲取知识的力量,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创新思维,成为一名有思想、有文化、有品位、有情怀的音乐艺术人才。希望每一位青年艺术学子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书香里滋养心灵,在知识中追寻梦想。
       教育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灵魂的唤醒。当老师引导学生用《论语》的智慧诠释《梁祝》的凄美,用《浮士德》的求索解读《第九交响曲》的恢弘,便是在践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真谛。愿我们共同做书香的摆渡人,让经典著作成为艺术创新的源头活水,让阅读思考化作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以书为翼,在《敦煌琵琶谱》的古老韵律中触摸丝路文明的脉搏;以乐为舟,在《瓦尔登湖》的澄澈文字里寻找心灵的净土。当指尖流淌的旋律遇见胸中激荡的文思,当舞台上的华彩瞬间碰撞典籍中的永恒智慧,这便是艺术教育最美的模样。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赵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