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沈阳音乐学院廉政网
  • 站点首页
  • 纪委新闻
  • 机构介绍
    • 组织构成
    • 工作职责
    • 工作要点
  • 政策法规
    • 校内规章
    • 上级法规
  • 通知
  • 警钟长鸣
    • 廉政要闻
    • 案例分析
    • 他山之石
  • 廉政文化
  • 理论学习
    • 纪委学习
    • 理论纵横
  • 廉政视频
  • 信访举报
    • 沈阳音乐学院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 “清风传家故事会”志愿宣讲活动走进沈阳音乐学院
    • 学院纪检监察干部、巡察干部参观“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主题展览
    • 学院纪检监察干部、巡察干部参观“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党史中的纪律”专题展览
    • 关于进一步严明中秋、国庆期间有关纪律要求的通知
公共服务平台
  • 沈阳音乐学院廉政网>>廉政文化>>正文
  •  
  • 君子慎微
  • 信息发布:纪委、党委巡察办    发布时间:2024-03-21 14:48:07
  •  
  •        微,会意字,《说文解字》对其解释为:“微,隐行也。”本义指隐秘地行走。在现代汉语中,微也常用来形容事情微小、轻微。清代学者王懋竑在《书座右二章》中说:“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诗句强调的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的修身之道,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慎微,能成大事。慎微体现着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审慎于细微,方能见微知著,洞察先机。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明代吕近溪曾说:“图大者,当谨于微。”意思都是说,解决难事要先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战国时期,魏国相国白圭在筑堤防洪中注重细枝末节,经常派人巡查,一旦发现堤坝有漏洞便会立即修整,哪怕是很小的蚁穴。在白圭任内,魏国没有闹过水灾,百姓交口称赞。

      慎微,能正官德。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良好德行的养成,无不始于微、成于微,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是体现,为官之德亦是如此。东汉扬州刺史巴祗敬小慎微,严守公私界限,为官时晚上如有客人因私事来访,其宁愿与客人在黑暗之中交谈,也不点公家一支蜡烛,留下“不燃官烛”的佳话。明代官员周新任浙江按察使时,遇人提烤鹅前来拜见,没等周新拒绝,送礼人便放下烤鹅抢步出门。烤鹅虽非重礼,但周新不以为微,将烤鹅挂于门上,以此告诫再来者“免开尊口”,从此送礼者绝迹,“周新悬鹅”的故事流传民间。审慎于细微,始终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方能正官德、赢民心。

      慎微,能守清本。《后汉书》有言:“明者慎微,智者识几。”重小节,历来深受贤人智士所推崇。细微之处见品格,细微之处见成败。在处世中始于小,防于小,才能防微杜渐,守住清正廉洁之本。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连一日三餐都严格自律,人们称他为“于青菜”,一生清廉正直、勤勉朴实,堪称古代为官者的典范。在我们共产党人的队伍中,也不乏这样的清廉之士。焦裕禄因长子焦国庆利用县委书记儿子的身份看了一场“白戏”,第二天便带着儿子认错、补票,并以此推动出台兰考县《干部“十不准”》,在为兰考干部划下廉洁从政底线的同时,也告诫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要谨小慎微。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慎于微,不仅是一丝不苟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信念操守、道德修养,贵在日日为继、久久为功。《老子》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党员干部当常怀慎微之心,将慎微视为修身之本、为政之要,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防微杜渐,笃行致远。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初审初校/张圣

    复审复校/张凤

    终审终校/赵美

  • 发布人:赵美    责任编辑:赵美
  •  
  •  
  •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
  • 下一篇:学院举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专题培训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