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北京电影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会军教授应邀莅临戏剧影视学院,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数字影像创作观念的继承与转型》的学术讲座。
讲座中,张会军教授从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脉络出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创作与行业经验,深入剖析了数字时代影像创作的核心理念与转型方向。他指出,从胶片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转变中,影像语言、叙事结构、创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内容为王”的创作本质始终未变。
在影像叙事层面,张会军教授以多部中外经典影片为例,深入解析了“平行叙事”“闪回机制”“间接表达”等现代影像语言的运用逻辑。他强调,青年创作者应在借鉴好莱坞“十分钟交代事件与人物”等经典结构法则的同时,注重探索中国线性叙事传统与西方多线叙事之间的融合可能,以拓展创作视野与表达深度。
针对数字时代的创作观念,张会军教授提出,当代观众虽更关注叙事结果,但优秀作品必须构建有意义的过程表达。他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强化“因果关系”“方法关系”与“结构关系”的统筹意识,并善用AI等智能技术辅助艺术表达,不断拓宽影像语言的表现边界。
在实践层面,张会军教授以纪录片创作为例,分享了从选题策划到成片输出的完整路径。他建议学生扎根本土文化,挖掘具有人文深度与社会价值的故事题材,通过系统化的拍摄流程与后期制作,实现创作意图的有效传达。同时,他还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政府合作、项目申报等途径,有效整合资源,推动创作落地。
讲座尾声,张会军教授以“方法总比困难多”勉励现场师生,希望大家养成资料积累、勤于思考与团队协作的习惯,善用技术工具,不断提升创作与研究的系统性与前瞻性。
副院长朱晏锋主持讲座。副院长王莹,影视摄影与制作系、广播电视编导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戏剧影视表演系等教学单位负责人与师生代表共同聆听讲座。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视野开阔,不仅拓宽了师生在数字影像创作领域的认知边界,也为影视摄影与制作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思路、注入了新动力。戏剧影视学院将积极发挥自身学科和专业优势,持续推动“艺术名师进沈音”学术平台建设,邀请更多戏剧与影视艺术领域的名师大家走进校园,努力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又具人文温度的新时代艺术人才,助力辽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
撰稿:李 娜
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系 谭嘉琪、谢浩
编辑:常薇薇
初审初校:胡春桥
复审复校:王 莹
终审终校:刘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