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作曲系
  • 站点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内概况
  • 教研室
  • 基层党建
  • 师资简介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比赛与艺术实践
  • 科研与获奖情况
  • 学术交流
    • 金秋遇“乐” ,共赴创作新程 | 作曲系迎新活动温情启幕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作曲系学生在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本科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公共服务平台
  • 作曲系>>新闻动态>>正文
  •  
  • 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十八)
  • 信息发布:作曲系    发布时间:2021-11-16 15:17:28
  •  


  • 红梅赞


         歌曲《红梅赞》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同时也是《江姐》的音乐主题,在剧中数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是根据剧情的发展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加以变化。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七场歌剧《江姐》上演于1964年,主要故事内容为全国解放前夕,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中共地下党员江姐(原名江竹筠)带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务,离别重庆,奔赴川北。途中惊悉丈夫牺牲的噩耗,抑制巨大的悲痛,投入对敌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她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英勇就义。

         歌剧《江姐》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欢迎,各剧种争相移植,歌剧艺术片、评剧、黄梅戏、越剧等版本都曾风靡一时。特别是由阎肃编导的大型歌舞剧《红梅赞》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说我国的艺术工作者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诠释红岩精神,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梅赞》内涵也在伴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延展和深化。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红岩精神由过去着重强调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以“爱国、奋斗、团结、奉献”为主题。在“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歌声中,依然可以感受英雄事迹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那个身形单薄、蓝衫白巾的形象、那“歌颂英雄、歌颂正义、歌颂光明”的《红梅赞》激昂的旋律,依然在将这种感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 发布人:吴凡    责任编辑:吴凡
  •  
  •  
  • 上一篇:喜报|沈音作曲系教师付莉所撰写的三篇文章获选参会论文与优秀论文
  • 下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十九)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