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作曲系
  • 站点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内概况
  • 教研室
  • 基层党建
  • 师资简介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比赛与艺术实践
  • 科研与获奖情况
  • 学术交流
    • 金秋遇“乐” ,共赴创作新程 | 作曲系迎新活动温情启幕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作曲系学生在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本科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公共服务平台
  • 作曲系>>新闻动态>>正文
  •  
  • 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九)
  • 信息发布:作曲系    发布时间:2021-10-18 13:51:26
  •  


  •       《到敌人后方去》由赵启海作词,冼星海谱曲,于1938年9月在武汉完成。在艰难岁月里,《到敌人后方去》曾激励无数游击战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引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学生赵启海与一些进步青年组织了“北平学生流亡剧团”,南下进行抗日救亡歌咏宣传。在上海,从苏联回国的音乐家冼星海,参加了由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进步文艺工作者组成的救亡演剧队,巡回各地进行抗日宣传。1937年秋天,八路军奔赴华北敌占区,担负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战略任务。将士们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扩大抗日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统治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1938年初,赵启海和冼星海在武汉结识并开始合作。1938年9月,周恩来到武汉视察抗战宣传工作,为所属演剧队报告当前局势时,重点阐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强调要挺进敌人后方开展群众运动,独立自主进行游击战争。

          这场报告启发和鼓舞了在场的赵启海和冼星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向延生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他们创作了一系列以敌后抗日为主题的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是其中传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朗朗上口的旋律,这首刻画豪迈勇敢的游击战士、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到敌人后方去》,很快就从武汉三镇传到了全国,鼓舞广大人民群众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 发布人:吴凡    责任编辑:吴凡
  •  
  •  
  • 上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八)
  • 下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十)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