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作曲系
  • 站点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内概况
  • 教研室
  • 基层党建
  • 师资简介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比赛与艺术实践
  • 科研与获奖情况
  • 学术交流
    • 金秋遇“乐” ,共赴创作新程 | 作曲系迎新活动温情启幕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作曲系学生在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本科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公共服务平台
  • 作曲系>>新闻动态>>正文
  •  
  • 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七)
  • 信息发布:作曲系    发布时间:2021-05-06 13:40:07
  •  


  • 第七期 《大刀进行曲》

    喜峰口战斗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完全控制了东北。自此日军一路南下,到达了河北遵化东北50多公里处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喜峰口。1933年3月8日傍晚,日军趁势抢占了关口。9日中午,29军37师发出进军喜峰口的命令。傍晚时大刀队员们袒臂攀登绝壁,向敌仰攻。经过激战,大刀队员终于将山顶残余日军全部砍杀干净。其他日军发现大刀队员后,急忙开炮。由于山顶是一片光秃秃的石头,无法隐蔽,大刀队员们伤亡甚重。日军又增加兵力,发起反攻冲锋,大刀队员血战多时,最后在只剩下23人的情况下不得不忍痛撤退。9日夜12时,29军军长宋哲元接到前方报告后,急调3个旅跑步前往喜峰口增援。在10日凌晨1时准备向敌方夜袭进攻。10日一整天,大刀队员在喜峰口附近激战,几处高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来回拉锯,杀声震天,日军遗尸700多人后退去。11日夜,29军进行潘家口外的第二次夜袭。鉴于两天来29军伤亡很大,虽然士气高涨,但敌军武器精良,且有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于是提出了“运用我军的特点,利用夜战、近战”的战术,决定11日夜再次迂回夜袭敌营,并报经宋哲元同意。队伍当夜突入日军炮兵阵地时,敌人正在高卧,猝不及防。12日夜当董升堂团与大批日军酣战之时,王长海团也赶到了狼洞子及白台子敌人的炮兵阵地。大刀队再显神威,一举夺取了敌人的阵地,砍杀了百余名正在睡觉的日军炮兵,并缴获了大量的火炮和弹药夜由两支部队的袭击,让日军十分吃惊,他们迅速调集大批部队进行反扑,在人数上处于劣势的大刀队并不畏惧,依然与日军继续肉搏。随后,大刀队烧毁了日军的辎重粮草,炸毁了缴获的火炮和装甲车,在后续部队的掩护下撤出了战场,喜峰口战斗大获全胜。当年的日本《朝日新闻》也不得不承认:“明治大帝造兵以来,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喜峰口之战对骄横狂妄的日寇给予了沉重打击,鼓舞和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

         喜峰口战斗开创了大刀队夜袭日军的先例,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为之高涨!1937年作曲家麦新在创作抗日歌曲时,首先想到了这场战斗。于是一首鼓舞全国人民士气的经典歌曲——《大刀进行曲》就此诞生了。成千上万青壮年唱着这支歌参军入伍,走向抗日前线。上海沦陷后,手无寸铁的学生面对日本宪兵,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走向街头发起募捐,为前方将士赶制大刀。在台儿庄,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血战,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时传来《大刀进行曲》的雄壮歌声。

  • 发布人:吴凡    责任编辑:吴凡
  •  
  •  
  • 上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六)
  • 下一篇:作曲系成功举办《现代音乐中的女性作曲家》专题讲座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