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作曲系
  • 站点首页
  • 新闻动态
  • 系内概况
  • 教研室
  • 基层党建
  • 师资简介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比赛与艺术实践
  • 科研与获奖情况
  • 学术交流
    • 金秋遇“乐” ,共赴创作新程 | 作曲系迎新活动温情启幕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作曲系学生在第13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斩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本科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 喜报 | 作曲系学生在国际比赛中再获佳绩
公共服务平台
  • 作曲系>>新闻动态>>正文
  •  
  • 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六)
  • 信息发布:作曲系    发布时间:2021-05-06 13:38:09
  •  


  • 第六期 《兄妹开荒》

    解放区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大生产运动。

       在1939年至1940年,国民党顽固派派遣重兵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封锁、军事蚕食、经济封锁。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要求各部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这标志着大生产运动的开始。1941年、1942年,军队、机关、学校的自给生产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公营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开展了南泥湾、槐树庄、大风川等地的大生产运动。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发展自给经济,是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创造。解放区抗日民主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部分工商业;机关、学校也发展了自给经济;农民广泛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敌后军民在频繁的反“扫荡”作战中,实现劳武结合,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各级党政干部也都积极投入大生产运动,和群众同甘共苦。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得到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的产值迅速增长,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

         秧歌剧《兄妹开荒》是1943年由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王大化、李波在延安时期创作的,内容反映解放区大生产运动,依据当时陕甘宁边区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原名《王二小开荒》,后以群众通称的《兄妹开荒》定名,音乐以陕北民间音乐为基础,根据表现新的群众生活的需要而加以发展。这是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第一个秧歌剧,反映了新的社会生活,发展了民间传统的秧歌。春节演出后,延安《解放日报》用整版篇幅刊载了剧本和音乐,并于同年4月24日发表社论《从春节宣传看文艺的新方向》,社论中肯定《兄妹开荒》是一个“很好的新型歌舞短剧”。它对秧歌运动的开展,对秧歌剧和后来的新歌剧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发布人:吴凡    责任编辑:吴凡
  •  
  •  
  • 上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 | 音符间的党史(五)
  • 下一篇:建党百年系列特别栏目|音符间的党史(七)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