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站点首页
活动动态
中央精神
文献资料
权威观点
党课荟萃
学习毛丰美
先进典型
警示教育
视频点播
红色歌曲
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与思政教研部直属党支部联合举办“重走抗联路,奋进新时代”主题党日活动
大连分院党总支赴和平区青年大街小学举办
“报国恩 颂党情”大型文艺演出
沈音•北方民族乐团应邀参加“营口有礼 民乐悦心”名家名曲音乐会
戏剧影视学院党总支“五四”精神宣讲团走进沈阳理工大学开展宣讲活动
大连分院召开第五次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公共服务平台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
先进典型
>>
正文
天地之间铸丰碑――追记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原局长潘作良
信息发布:
党委宣传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
发布时间:
2015-08-12 12:00:34
5月9日18时,送走最后一位上访群众,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长潘作良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工作。突然一阵眩晕,他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岗位上,次日上午病逝,年仅43岁。
这一天,潘作良就任信访局长607天。
7月14日,我们来到辽中,追寻作良的足迹,听昔日上访群众噙泪回忆。一双双红肿的眼睛,使我们读懂了一个群众信赖的“好局长”与百姓真挚的情感,领悟了“民心如秤称百官”的朴素道理。
“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不把群众的事办好,就是不孝之子”
一米八的个头,潘作良魁梧英俊,说话有几分硬气,眉宇间多有侠气。
潘作良的硬气与侠气都用在了给老百姓“撑腰”上。
“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不把群众的事办好,就是不孝之子。”潘作良说。
满都户镇刘家村村民齐静,女儿到县城一家小医院做剖腹产手术,却被切除了子宫。
这样大的医疗事故,官司却许久没有打赢。
齐静愤懑,憋屈。
“一定给你个说法!”听完哭诉,潘作良愤怒了,“你回去吧,这个案子,我亲自抓。”说完,还从兜里掏出点钱,“在街上吃点东西。”
局长直接抓,阻力还是不小。潘作良亲手起草案宗,主持召开了6次协调会。他和卫生局领导向沈阳医学会专家求教鉴定方面的有关程序,有时在专家门外一等就是一天。
最终,案子被扳了过来,齐静的女儿得到17万元的赔付款。在潘作良协调下,她的女儿还申请了低保。
像齐静这样的上访群众,潘作良牵挂着成百上千。
“老百姓过得最不容易,没有难事不会求你,要把百姓的事儿当作天大的事儿。”这是潘作良经常挂在嘴边、说给局里同事听的一句话。
在辽中,几乎人人都知道潘局长的手机号码。他的手机成为上访群众的“热线”。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再也不会半夜给潘局长打电话。”老上访户傅玉兰,打了10年官司,气儿总不顺,总想找人倾诉,“半夜三更心烦睡不着,就给潘局长打电话,有时一唠嗑就是个把小时,他从来没烦过。”
潘作良去世后,女儿查了父亲的通话记录:3月1201条;4月1444条,每天都在40条以上――这还不包括更频繁的座机。
607天,潘作良接待上访群众3848人次,下访500余次,办理疑难信访案件107件,平均每天接待6人以上。短短一年零8个月,辽中由全省的信访大县一跃成为辽宁省的稳定放心县。
“民之愁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老百姓的心,共产党的根,信访干部就是要当好老百姓与政府间的铺路石,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接访科科长于守海至今还记得老局长的这句话。
5月13日,天刚泛白,一夜未眠的白桂荣大娘就走出家门。她要到县城去看潘局长最后一眼。凌晨5点多钟赶到殡仪馆时,殡仪馆外早已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足有上千人。
潘作良的遗体,在辽中县殡仪馆停放了3天,县里48名老知青守了他3天!是啊,他们怎么能舍得这个帮他们解决了上访6年都没有结果的“信访局长弟弟”呢?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老知青至今仍然住在农村,没有土地,养老保险等待遇又迟迟得不到落实,生活十分困难。6年来,他们多次到县、市、省里上访,光北京就去了13次。
2006年9月,潘作良一上任,就下决心啃这块“硬骨头”。
“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我会尽我所能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潘作良掷地有声,感情真挚。
他亲自到沈阳市苏家屯、东陵、于洪等区实地调查,搞清楚办理知青劳保、医保的每一个环节;他向有关部门介绍其他城市解决知青问题的相关做法;他请劳动局、工商局等8个部门主要领导到信访局多次开协商会。
在调查研究期间,心急火燎的老知青们又去了北京上访。为接回老知青,他往返北京7次。天冷,舍不得住宾馆的他,把知青接进宾馆;渴了饿了,把水和面包逐个送到知青手里。
多方奔走协调16个月,今年1月13日,300多名老知青终于得到了每月650元的生活补贴。
老知青们把潘作良当成了“兄弟”。
“民心是杆秤,领导干部只要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老百姓会永远记得他!”老知青刘玉兰说。
“干机关第一难,必须苦干实干”
信访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机关第一难”:没有耀眼的权力,只有沉甸甸的责任;信访对象,多为困难群众,多带怨气、闷气、憋气、不平之气;信访部门,则是上访者出气、解气,最后顺气的地方。
这样的环境,吵吵嚷嚷,正常;推推搡搡,不怪。
潘作良不光硬气,侠气,更有好脾气。对待上访者,像听亲人的诉求,往往能以和风细雨化解狂风暴雨。
“大风和太阳比威力。风说:‘我威力大,能把人的衣服吹掉。’一阵狂风,人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太阳无语,阳光暖暖,让人自然脱掉外衣。”同事张志,想起工作中的潘作良,就联想起这则寓言。
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新案、疑案、难案层出不穷――仅靠一张笑脸、两袖清风、三番五次,远远不够。
“要有为民服务的真心,换位思考的同情心,高度负责的责任心,解决难题的决心,打持久战的恒心。”潘作良时常向部下传授法宝。
去世前一个月的4月7日,刘二堡镇100名养貂户对养殖小区补偿款数额有异议,傍晚堵了镇政府的门。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潘作良直奔现场。愤怒的养殖户,即刻将潘作良团团围住。大声哭诉者有,指着鼻子骂者有,出手推搡者有,乱成一团。
“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小门小户,投资这么大,还挣不到钱,搁我身上也不能平衡。”
一句话,让气氛缓和了下来。养殖户都想仔细瞅一眼这位“为自己说话”的局长。
“你们采取这种方式也不对。”听完大家的要求,潘作良话锋一转,“上访可以,但得依法、有序。至于补偿,要按有关规定,符合的,给你们争取!”见信访局长态度诚恳,晚11点,上访者逐渐散去,一场情绪激动的集体上访被化解。这个处于矛盾旋涡中的局长,又一次化危机为安宁。
论政策功底,法律知识,基层经验,处理矛盾,同事没有不佩服潘作良的。“有问题,到信访局!”这是潘作良对上访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为了这个承诺,潘作良除了出差,每天上午必在办公室接访。他给自己戴上“紧箍咒”:凡是群众上访的急事,自己能办的立即去办!一竿子插到底,杜绝“公文来公文去”;将信访局由“中转站”变成“终点站”。
发布人:
周向东
责任编辑:
周向东
上一篇:
长留清白在人间——追记辽宁省辽中县信访局原局长潘作良
下一篇:
亲人老赵:追记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赵振金
==国家教育部门==
中国教育部网站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中国教育部留学生网
==辽宁省教育部门==
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教育科研网
==其他音乐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星海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
浙江音乐学院
哈尔滨音乐学院
==辽宁省本科院校==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大连医科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渤海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沈阳化工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工业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中医药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
沈阳医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
大连外国语大学
沈阳体育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各类报纸数字版==
人民网
光明网
环球网
参考消息
北国网
人民日报电子版
辽宁日报集团多媒体数字报纸
新京报电子版
锐捷认证客户端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