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第二教学楼424多功能厅,由钢琴系副科教研室主任张一茵副教授主讲的“指尖上的中国旋律”课程思政钢琴教学示范课成功举办,钢琴系副主任崔秀峰主持。
以乐铸魂:让思政教育在琴键上“活”起来
本次示范课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将红色文化、家国情怀与钢琴教学有机融合。张一茵副教授精心选取《歌唱二小放牛郎》《山泉》《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部植根中华沃土的钢琴作品,通过曲式分析、演奏示范与思政解读的三维互动,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课程以“小故事”诠释“大道理”,用“艺术语言”传递“红色信仰”,生动诠释了“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教育理念。
守正创新:构建艺术院校思政育人新模式
作为辽宁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骨干,张一茵副教授始终致力于探索音乐专业课程的思政转化。本次公开课首次将“叙事性钢琴作品”作为思政载体,通过《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英雄礼赞、《山泉》的故土情思、《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的团圆期盼、《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革命礼赞,构建起“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民族精神——时代使命”的思政教育链条。这种“以乐化人、以美育人”的教学模式,既强化了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也为艺术院校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提供了创新样本。
实践育人:打造沉浸式艺术思政课堂
示范课特别设置师生互动环节,通过“曲目导赏+现场演奏+主题研讨”的形式,让学生在触摸历史音符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承载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追求。这种寓教于乐、情理交融的教学设计,既彰显了艺术实践周“知行合一”的育人宗旨,也展现出沈阳音乐学院作为鲁艺传人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此次公开课为钢琴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展现了沈阳音乐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艺术与思政的美妙共鸣,使同学们在跳动的音符中感受到红色基因的永恒魅力,在经典旋律里汲取了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未来,钢琴系将继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更多中国旋律在指尖流淌,让思政教育在艺术实践中焕发蓬勃生机。
文 / 王誉津圣
图 / 2024级 韩欣芸
初审初校 / 曹婉丽
复审复校 / 崔秀峰
终审终校 / 冯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