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沈城,琴韵流芳。4月23日,在浑河畔的郎朗钢琴广场,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师生用一场激荡着红色血脉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盛宴,谱写了一首"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乐章。钢琴系副科教研室主任张一茵副教授、主科教研室教师苏乐副教授、王丽莉副教授、教师张天怀与分团委书记邓一帆共同携手“红色文艺轻骑兵”第42、43小分队,以讲为笔,以琴为墨,绘就出一幅融汇百年风华的音乐画卷。
当《彩云追月》的婉转旋律从周轩伊指尖流淌,皎洁月色与岭南风情在黑白键上翩然起舞,拉开了用音符讲述中国故事的序幕。张潇予演奏的《解放区的天》以跃动的节奏再现革命年代的蓬勃生机,仿佛让观众穿越时空触摸到鲁艺精神的热度。雷怡静演绎的《浏阳河》将湘江碧波的粼粼波光化作琴声流淌,朱乐尧指尖的《山泉》则勾勒出空谷幽涧的诗意画卷,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在红色经典与国风雅韵的对话中,孙子洋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炽热情感点燃全场,徐海瑶、纪梦子分别诠释的《彩云追月》各具韵致,或如云卷云舒般写意,或似银汉迢迢般深邃。当严振奏响张朝的《哈尼情歌》,少数民族的质朴歌谣在钢琴上绽放出绚丽色彩;卢绎帆演绎的《平湖秋月》以水墨丹青般的音色,将西湖十景之一的绝色凝练成绕梁余韵。
新时代的强音在钢琴系学子的指尖澎湃。任瑞希以张帅《三首前奏曲》展现当代作曲家的艺术思考,金属质感的音符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宋琢玉诠释高平《舞狂》时,阿根廷探戈与中国气韵的奇妙融合,恰似不同文明在琴键上的握手言欢。最令人瞩目的当属手风琴合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党正宇、左浩萱、束梓墨、刘启哲、杨昱同、韦语涵、刘宴彤这七位学子以跃动的琴声描绘骏马奔驰的辽阔画卷,多声部交织出民族团结的恢宏交响,将演出推向高潮。
这场持续近两小时的音乐之旅,既是专业教学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大课。从延安走来的沈音人,始终牢记"艺术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经典作品中赓续红色基因,在时代新声中激扬文化自信。当最后一缕音符融入暮色,台下爆发出的热烈掌声,这不仅是对艺术精湛的礼赞,更是对"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文化担当的深切共鸣。
琴键上的中国,既有五千年文明的深沉回响,更有新时代的壮丽和声。钢琴系师生以“志愿服务+艺术实践”搭建起联通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桥梁,让高雅艺术走出琴房、走进人民,在服务人民中淬炼艺术品格,在守正创新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钢琴诗篇。这场春日的音乐盛会,恰似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必将在辽沈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艺术之花。
文 / 邓一帆
图 / 张静雯
初审初校 / 曹婉丽
复审复校 / 陈 汶
终审终校 / 李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