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筑牢我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引导学生在数字化浪潮中构建健康心理生态,5月21日,钢琴系"5.25"心理月主题活动于第二教学楼101室成功举办。活动特邀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巍教授开展专题讲座,围绕《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主题,与我系师生展开深度探讨,通过专业解析与艺术思维的融合碰撞,探寻心理健康的守护之道。
活动伊始,李巍教授通过权威数据揭示了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现状:网络成瘾检出率达23.6%,"微笑抑郁"现象较五年前增长近四成。他指出,在虚拟社交构建的镜像世界中,过度追求理想化人设加剧了现实与虚拟的身份冲突,尤其艺术类学生在学业压力与演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容易陷入过度焦虑状态。短视频平台营造的"成功幻象"与现实竞争中的落差感,更易形成强烈心理反差。
在问题溯源环节,李巍教授从技术、家庭、个体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信息过载导致认知碎片化,家庭期待与经济压力产生叠加效应,部分学生受限于信息茧房难以建立完整价值体系。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揭示了虚拟社交依赖对现实能力的侵蚀——某音乐专业学生因长期沉溺网络社交,最终在专业汇报时产生严重舞台恐惧,印证了数字面具背后的现实代价。
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心理挑战,李巍教授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建议学生建立情绪管理机制,通过正念训练实现自我调节;倡导学校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融合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辅导效能;强调家校社协同联动,通过动态监测实施精准干预。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师生共同探讨音乐艺术的心理疗愈价值,例如将肖邦夜曲作为焦虑缓解方案,用贝多芬奏鸣曲提振情绪,展现了艺术学科特有的心理调适智慧。
本次讲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应对数字时代心理挑战的多元策略。当代大学生既需把握时代脉搏的律动,更要坚守内心的精神家园。这场融合专业性与艺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传授了化解心理困扰的方法论,更启迪青年群体在数字时代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文 / 邓一帆
图 / 张天怀
初审初校 / 曹婉丽
复审复校 / 陈 汶
终审终校 / 李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