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商慢起,琴韵悠扬。民族器乐系于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成功举办秋季学期艺术实践周系列音乐会。弹拨乐的玲珑、弦乐器的绵长与吹打乐的恢宏交相辉映,教研室的优秀学生们以精湛技艺,让千年雅乐在指尖与唇边重生,共同奏响了民族音乐蓬勃的生命华章。
10月27日14时,弹拨教研室系列音乐会(一)于室内乐演奏厅奏响华章,为民族器乐系系列艺术实践活动拉开精彩序幕。其中民族室内乐《项脊轩》以音符为笔墨,与归有光的文字隔空对话;箜篌二重奏《故园无此声》描绘了纳兰性德望着故乡,心生思念和眷恋的画面;弹拨乐三重奏《品》在爵士律动中交织复调,诉说传承之思。筝重奏《大秦腔》将秦腔的苍茫与诗意在指尖奔涌;古筝重奏《在希望的田野上》则将时代的欢歌凝作希望的露珠。曲目丰富多元,既有古典意蕴的深度开掘,亦有当代精神的创新表达,是民族血脉中深沉情感的当代回响。
弹拨教研室系列音乐会(二)再续华章。音乐会以谭盾作曲、刘乐改编的筝重奏《卧虎藏龙》开篇,以层层叠叠的旋律引领观众步入武侠世界。随后,中阮独奏《满江红》勾勒壮志豪情,柳琴二重奏《西伯利亚森林幻想曲》描绘北国风光,箜篌独奏《木卡姆》则传递出浓郁的民族韵味。琵琶室内乐《嬉·戏》尽显灵动俏皮,古筝协奏曲《阳光大地》铺陈壮阔景象,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奔放洒脱。阮族重奏《歌剧魅影》更以民族乐器巧妙诠释西方经典,令人耳目一新。琵琶协奏曲《侬》娓娓道来江南雅韵,柳琴协奏曲《花鼓戏幻想曲》则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生。最终,音乐会在灵感源于羌族民歌、空灵悠扬的扬琴重奏《云上歌》中圆满落幕。
为纪念中国近现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诞辰13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于10月30日在华彩厅隆重举办二胡与琵琶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以胡琴四重奏《月夜》开篇,营造出静谧悠远的意境。随后,《病中吟》《独弦操》等作品深情传递出困境中的坚守与生命思考,《空山鸟语》则生动展现自然意趣。通过《歌舞引》《苦闷之讴》《烛影摇红》等经典曲目,整场演出多层次展现了刘天华作品的丰富艺术内涵。最终,音乐会在领奏与协奏形式的《光明行》中达到高潮,以激昂旋律奏响奋进强音。本场音乐会既是对刘天华先生艺术成就的深切致敬,也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愿先生的艺术精神持续激励后学,推动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10月30日,沈阳音乐学院2025秋季艺术实践周弓弦教研室优秀学生音乐会在学院华彩厅圆满举行。演出曲目丰富多元,内涵深刻。既有《风吹山海关外》的壮阔山河与家国情怀,也有《巾帼》选段的铿锵誓言与红颜傲骨;《阿拉木汗》的明快节奏勾勒出鲜明边疆风情,《月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则分别营造出空灵意境与西域苍茫。此外,《鸿雁主题随想曲》《忠魂祭》等作品深情表达故乡之思与英魂之敬,整场演出在经典与创新的交融中,赢得观众热烈反响。
10月31日晚,管乐与打击乐教研室优秀学生音乐会在第二教学楼424多功能厅圆满举行。打击乐重奏《老鼠娶亲》以活泼谐趣的节奏点燃现场,《云之南》则用丰富音色铺就浓郁民族风情;笙独奏《冬猎》与《虹》以饱满音韵奏出北国壮阔与天地绚烂;竹笛独奏《三五七》气韵悠扬,勾勒出江南山水的婉约意象;唢呐独奏《湘江情》与《全家福》则以高亢深情的音色,穿透整个声场,诉说家国情怀与人情温暖。传统器乐在指尖流转之间,传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清澈回响。
芳华绽放,乐韵流长。民族器乐系秋季音乐会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这既是对金秋时节的艺术献礼,更是对教学相长的生动见证。四场音乐会如同四幅音画长卷,既有古曲的深沉隽永,亦见新声的探索突破。青年学子们以指尖流淌的旋律诉说文化传承的故事,用琴瑟和鸣的默契展现民族音乐的当代活力。舞台上每一个音符的精准演绎,都是无数个清晨与深夜勤学苦练的结晶;每一曲终了时的灿烂笑容,都闪耀着对民族音乐最赤诚的热爱。这场音乐盛宴不仅展现了教学体系日趋成熟的丰硕成果,更让我们看到传统艺术在新时代土壤中焕发的蓬勃生机。赓续薪火,砥砺深耕,民族器乐系师生必将以此次音乐会为新的起点,在守正创新中继续追寻民族音乐的永恒魅力,让穿越千年的丝竹之声,永远在时代的脉搏中铮铮作响。
文 字 | 郑瑞瑶 柳思成
图 片 | 民族器乐系
初审初校 | 袁宗苗
复审复校 | 张 明
终审终校 | 张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