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为彰显我院教师立德树人、潜心育人的崇高形象,进一步激励全体教职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潜心育人,在校园内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音乐教育学院开启2023—2025年度“五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巾帼团队”“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集体及个人事迹系列展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我院“五育人”先进个人——教书育人(刘杨、郑蕴、李冬梅、陆冬),聆听他们的育人事迹。
刘杨,副教授,音乐教育系副主任。
她始终以“实实在在求学问,认认真真当老师”为座右铭,怀揣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以团结务实的作风、主动服务的热忱,在音乐教育领域躬耕不辍,用行动诠释师者初心。
科研路上,她坚守“科研引领教学”初心,深耕辽宁传统民族歌唱艺术与美声融合研究,获批辽宁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经费面上项目,据此出版同名专著。近三年先后在《乐府新声》、《艺术研究》等刊物发表3篇专业论文,以扎实的学术成果为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实现教研同频共振。
教学实践中,她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先后在盛京大剧院、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举办个人教学及独唱音乐会,为学生搭建高水平实践平台;悉心指导学生举办独唱音乐会,指导学生举办独唱音乐会,所带学生在澳门国际艺术公开赛、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展等多个赛事中屡获嘉奖。
展望未来,她将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持续深耕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以高尚师德师风彰显先进本色,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郑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十四载深耕教坛,作为一线教师,她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以赤诚之心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凭借高尚师德与敬业精神赢得师生广泛赞誉,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
教学中,她严守学院教学规范,深耕教育创新与科研攻关,主持省部级及多项院级课题,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以科研反哺教学提质增效。同时,她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精心策划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始终紧跟教育前沿,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持续提升教学水平。
艺术领域与人才培养成果斐然,她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7 场,多次亮相省市级大型演出舞台;悉心指导的学生中,多人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众多学子在国内外重要艺术赛事中斩获佳绩,更有多人次荣获学院奖学金,以扎实业绩彰显新时代教师的育人担当。
李冬梅,副教授,民族声乐教育系教师。
始终以赤诚之心深耕民族声乐教育一线,现担任《民族声乐演唱》《中国歌剧作品赏析》《多声部声乐作品表演》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将对党和教育事业的忠诚,熔铸为“育人为本”的毕生追求。
她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既深耕专业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德才兼备,用爱心与坚守诠释着“为人师表”的真谛。
她始终保持钻研锐气,利用课余时间潜心研读声乐文献、求教行业专家,在学术与实践领域双向突破: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专著1部,完成省级和院级课题各一项,成功举办3场个人及教学音乐会。其主讲的《中国歌剧作品赏析》获评2024年度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以“专业+思政”的育人实践,彰显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教研相长、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陆冬,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键盘器乐教育系副主任。
二十一年躬耕音乐教育一线,始终以匠心育桃李,用初心铸师魂。先后获得学院“艺术惠民培训工程优秀教师”“优秀实践指导教师”。
秉持“立德树人,以乐化人”理念,构建“课程思政+艺术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学。主持省级、院级科研项目3项,在A&HCI、SSCI等国际核心期刊及专业学报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2部,以研促教筑牢育人根基。他悉心培育的学生多人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绽放青春光彩。
他深耕舞台与赛场,先后完成多场个人及指导学生钢琴音乐会,受邀参加2025 年全国艺术硕士音乐教育研讨会;2024年在辽宁省大中小学校美育教师基本功展示中斩获个人全能三等奖,专业技能三等奖,教学展示三等奖,审美及人文素养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施坦威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东北赛区)高校组一等奖,实现师生同频共振。
未来,陆冬将继续践行学院校训,以琴为媒传递美育力量,书写新时代育人答卷。
文字/李丽娜
图片/各 系
排版/张芷兮(学生)
初审初校/李晓晔
复审复校/赵禹威 黄雅彬
终审终校/吴家军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