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整体风貌与行为准则,涵盖学习态度、纪律规范等多个维度。学风既是文化课上的凝神思考、专业课里的专注打磨、图书馆中的静读时光,更是学子践行“学艺兼修、德艺并蓄”的内在追求。当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在即,这是对学校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更是展现我院学子优良学风与精神风貌的关键契机。为凝聚学风建设合力,以最佳状态迎接评估,现向全体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提前10分钟到达课堂,杜绝迟到、踩点、早退;课前做好预习,文化课翻看教材梳理知识点,专业课检查乐器、整理乐谱。着装整洁大方得体,彰显青春朝气。落实“无手机课堂”,主动将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指定手机袋;上课携带书本,保持端正坐姿,专注听讲、认真记录、不随意讲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练琴需通过服务保障中心智慧琴房预约小程序按预约时段使用,不迟到、不超时,未预约者及非预约人员不得进入;进入时主动出示预约凭证配合核验。练琴期间轻关房门、控制音量,不喧哗打闹,避免干扰他人;离开前关闭门窗、灯光,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不携带零食进入,不随地丢弃垃圾,离开前将座椅归位、清理个人物品及琴谱、节拍器等;严禁在墙面、钢琴、桌椅上乱涂乱画,按正确方法使用设备,发现故障及时联系管理人员,禁止私自拆卸维修;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违规电器。
专业课:围绕演奏技巧、创作思路制定练习计划,拒绝敷衍摆烂;采用“乐谱批注法”“技巧手记”记录要点与指导,课后结合实践巩固,确保“每日有收获、每周有提升”。
2.主动参与,高效互动
优先选择课堂前排座位,紧跟教师思路,主动举手提问、参与小组讨论与作品评析,提升专注度与参与感。 组建“文化课互助小组”和“专业课搭档小组”,分享知识、互评作品、配合排练,补短板、共进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氛围。
3.学践结合,彰显素养
平衡文化与专业学习,积极参与校园音乐会、艺术实践、文化活动等,将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评估期间,可通过笔记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实践展演等形式,展现“学练结合”的学风及“有文化、懂艺术、守品德”的综合素养。
三、环境维护:守护环境,展现良好风貌
1.全面保洁,责任到人
教学场地:课后主动带走个人垃圾,将座椅归位;专业课结束后擦拭乐器表面灰尘;图书馆内轻拿轻放书籍并按标识归位。
生活区域:食堂就餐后自觉将餐盘送至回收处;寝室定期清扫,做到被褥叠放整齐、桌面无杂物、地面无污渍,保持干净清爽。
公共区域:注重公共区域的整洁维护,确保教室、琴房、图书馆、食堂、寝室等场地干净整洁。
2.爱护公物,文明自律
爱护教学器材、公共设施及寝室物品,不随意刻画、损坏;排练厅、音乐厅等场地使用后及时关闭灯光、空调、音响等设备;寝室不私拉乱接电线。严格遵守校园禁烟规定,不在任何校园公共区域吸烟;不在学习场地、寝室等公共区域饮食,避免污染场地、损坏设施。校园内规范言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展现出沈音学子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面貌。
四、学风共建:坚守底线,弘扬学术正气
坚守学术诚信,弘扬优良学术正气。自觉独立完成作业与学术任务,尊重知识产权,以真实学识迎接各类考核,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秉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全心投入每一门课程,认真完成作业与专业练习,合理规划时间,保持规律作息。在集体生活中,注重文明礼让、互助共进,共同维护安静、整洁、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以实际行动凝聚学风正气,彰显我院学子应有的精神风貌与责任担当。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全面检验,更是展现全体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契机。规范的行为、优良的学风、整洁的环境,离不开每一位沈音人的自觉践行与共同守护。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细节严起,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扎实的行动、最昂扬的姿态,全力以赴投入评估工作,用实际成果彰显我院的育人质量与综合实力,共同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 / 刘润嘉(学生)
排版 / 刘润嘉(学生)张芷兮(学生)
初审初校 / 刘佳楠 沈 迪
复审复校 / 赵晓晨
终审终校 / 李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