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师生学术水平,促进音乐教育学科发展,2025年5月9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特邀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春福教授,举办题为《音乐作品曲式规范的突破与内容表现的关系——以再现二段式为例》的专题讲座及《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研讨会。音乐教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基础课教师、学生等2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讲座由音乐教育学院副院长孙宏娟主持。
在上午的讲座中,吴春福教授首先介绍了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本质关系,提出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在本质上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因不同音乐作品所处的时代、风格、体裁等各有侧重。并且音乐作品的形式的范畴是非常广泛的,“曲式”是音乐作品形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以此引出了“曲式”的广义和狭义概念,然后他用结构规范的舒伯特《ᵇB大调即兴曲》主题(Op.142,No.3),与结构有所突破的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No.6)、肖邦《♯F大调夜曲》(Op.15,No.2)进行对比,由浅至深地讲解了再现单二部曲式,这一在众多曲式结构中最均衡、最工整的曲式结构中的体现。最后,吴教授再次强调了杨儒怀先生所提出的“音乐的陈述结构”这一概念的重要性。他鼓励师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深入理解这一概念,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把握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涵。此外,吴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在音乐研究道路上的心得体会,激励同学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对再现二段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音乐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关系有了全新的感悟。
5月9日下午,吴春福教授与音乐教育学院领导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在二教15楼会议室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他指出,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与技术的迭代,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能力要求已从单一的技能传授转向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以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力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革新等手段,培养学生具备教学反思与研究能力,提升教学实效。教师们也积极参与讨论,一致认为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孙宏娟副院长表示,今后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方向,严格对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与培养要求,系统推进教学大纲与课程内容的动态优化。通过构建“课标导向——教学衔接——能力转化”的培养链条,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精准把握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际需求,最终实现从“知识接收者”到“教育践行者”的能力跃升,为未来投身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筑牢理论根基与实践底气。
此次讲座与研讨,为音乐教育学院师生打开了曲式研究的新视野,对学院提升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师生搭建更多与学界前沿对话的平台,助力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推动学院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文 字:张 昊 刘姿麟
图 片:吴海铭
排 版:吴海铭
初审初校:于 洋 黄雅彬
复审复校:孙宏娟
终审终校:吴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