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音乐学系网站
  • 站点首页
  • 新闻动态
    • 一般动态
    • 专业动态
    • 图片、视频
  • 本系简况
    • 课程设置
    • 历史概况
    • 人员领导
    • 联系方式
  • 师资简介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科研成果
  • 实践活动
    • 教学实践
    • 社会实践
    • 党团活动
  • 专业交流
    • 专家论坛
    • 教师空间
    • 学生园地
  • 通知通告
    • 音乐学系简介
    • 董蓉
    • 马颖
    • 关意宁
    • 陈晶
公共服务平台
  • 音乐学系网站>>新闻动态>>一般动态
  •  
  • 讲座预告 | 刘经树《“罗曼”的历史》
  • 信息发布:音乐学系    发布时间:2024-04-04 10:51:36
  •  


  •       刘经树,获学士、文学硕士学位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润洋先生。1986年毕业留校。1989年作为进修学者前往德国,1991年就读于德国科隆大学音乐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师从Prof. Dr. 罗伯特·根特。2005年起,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曾为《德国音乐大百科全书》(MGG, Gechichte und Gegenwart der Musik)撰写《中国音乐——1911年以后》词条。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核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先后开设的课程有:《西方音乐史》《音乐史编纂学》《音乐术语学》《十九世纪音乐》《十八世纪音乐》《二十世纪音乐》《系统音乐学导论》《什么是音乐》《瓦格纳的音乐戏剧》《贝多芬的音乐思维》《独立音乐观念》《音乐文本研究》等,很多研讨课属国内高等院校首次开设。学术著作有:《简明西方音乐史》《音乐术语学概要》《理查·斯特劳斯——浪漫主义音诗的巨匠》《缪斯小史——西方艺术音乐千年纵横谈》,译著《西方音乐》等。

           第一讲  “罗曼”的历史
           在欧洲罗曼语系国家里,自中世纪以来,就流传着“罗曼”一词。它起源于roman一词,意为“在遥远的地方”“幻想”“好奇”,后发展为romanic, romanhaft多词,在口语中频繁使用。约1660年前后,这个词的语言形式以romantic(“罗曼式的”)意义上(如一本传奇),被引入了英国。在18世纪里,法国人借用了这个“英语词”。后来,被认为维也纳古典三杰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呼吸着同一种罗曼精神”,其中贝多芬最深地“渗入它最内心的本质”(霍夫曼语)。本场讲座的目的,是术语的勘误,告诫同学们:“罗曼” ( “罗曼化” )≠ “浪漫主义”

     第二讲 中国原生“浪漫主义”与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流变

    中国原生浪漫主义来自德国浪漫主义诗歌,“浪漫”一词来自第一讲罗曼语系的romantic的词根。中国原生浪漫主义也是来自诗歌,中国诗人庄子、屈原、李白和李贺等多位浪漫主义诗人的美学思想和创造实践,总结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趣尚。德国浪漫派诗歌浪漫主义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本讲座介绍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和风格演变。比较德国浪漫诗歌和中国原生浪漫主义的不同,以此说明:“罗曼” ( “罗曼化” )≠ “浪漫主义”



    文/张   晨

    初审初校/张   晨

    复审复校/张诗扬

    终审终校/董   蓉



  • 发布人:宁宁    责任编辑:宁宁
  •  
  •  
  • 上一篇:音乐学系历史沿革
  • 下一篇:回顾|刘经树教授讲座综述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