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自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学院人才培养总目标和音乐学学科发展规律,传承弘扬鲁艺红色基因,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在党建引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 攻坚实干促发展
音乐学系党总支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建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融入中心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实效突出、师生认可、辐射广泛的党建品牌,抓党建促发展取得实效。先后荣获2024年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集体;2022年辽宁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全省高校基层党的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荣获沈阳音乐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五育人”先进集体、“巾帼团队”等荣誉称号;党总支获批沈阳音乐学院第四批新时代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培育创建单位之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师党支部完成沈阳音乐学院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学生党支部完成辽宁省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和沈阳音乐学院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音乐学系党总支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推动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服务青年等方面提质增效。先后荣获2021年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共青团中央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二、匠心培育强根基 铸魂赋能育人才
音乐学系现有“音乐学”和“艺术史论”两个专业方向,设有民族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艺术史论四个教研室。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的优质师资队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1%,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比29%。教师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辽宁省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研究生教学名师”、辽宁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等多项荣誉。先后被评为“辽宁省本科重点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潜心育人 成绩斐然
教师连续五年指导研究生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比赛获奖500余人次。如指导学生获第十六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1项晋级国赛并获三等奖。
(二)深耕致远 成果璀璨
教师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11人次;主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一流本科课程8门;首届辽宁省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类)1项;教师比赛获奖28人次;民族音乐理论教研室荣获“2018年沈阳音乐学院本科优秀教学团队”等。
(三)课程思政 持续深化
努力探索将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等专业主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授课模式。依托音乐学系专业主干课《论文写作与文献阅读》课堂教学,发挥理论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展《回望:百首歌曲中的百年党史》论文撰写活动,并集结成册。举办“以文解音 以乐明心”专业主干课教学实践讲解音乐会,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堂”。举办“音乐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生授课展示与经验交流会”活动,探索音乐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
音乐学系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歌声中的百年党史》举办“以文解音 以乐明心”专业主干课教学实践讲解音乐会举办“音乐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生授课展示与经验交流会”
三、开放协同拓格局 互鉴共赢促发展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荐地方优秀传统音乐品种走向国际舞台,如推荐复州鼓乐、岫岩皮影、东北大鼓等赴印度、阿塞拜疆等地演出与交流走访;邀请新西兰、德国知名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协助举办“一带一路音乐文化展演暨国际大学校长论坛”,开阔师生们艺术研究视野。
四、学脉绵长启新思 科研创新立潮头
(一)倡导学术创新,引领学术前沿
教师出版著作10部、在CSSCI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86篇;教师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辽宁文艺评论奖”“华乐杯优秀音乐论文奖”等学术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4项,省级课题15项,院级课题14项,在学院理论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
积极开展“请进来”与“走出去”多途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度常态化举办“博士讲堂”“学术讲座”“专题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聘请国内外著名音乐学家到校开展讲座39场、工作坊6场,系列读书会16场;筹备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比赛3场,如“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沈阳·首届‘鲁艺杯’全国高校音乐评论比赛”“探索•争鸣:音乐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视野”学术会议,为师生提供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发言百余人次。
五、鲁艺精神传薪火 文化服务促振兴
(一)积极探索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模式,利用本单位现有优势开发东北音乐文化资源,服务辽宁地方文化。与辽宁日报社《辽望经典》报道组进行交流座谈会共话“鲁艺情”,到辽宁红色“六地”文献馆及抚顺雷锋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对辽宁红色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录制红色印记微党课《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等,在经济频道《直播生活》、云盛京APP、央级媒体及各大头部平台、沈阳广播电视台同步播出,用红色音乐凝聚时代奋进力量。
(二)以《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为切入点,到辽宁桓仁、清原、锦州、新民、建平等地探寻国歌“红色印记”,找寻辽宁义勇军与新中国国歌的关联纽带,累计行程4100多公里。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史料、访谈20位历史见证人及其后人、田野调查等,整理口述资料6.4万字,拍摄照片1255张,撰写7万字调研报告《新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素材地寻访与论证报告》,对“辽宁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素材地”观点进行论证,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推动辽宁全面振兴。
(三)每年在文化馆、盛京大剧院、社区等开设传统音乐理论与实践、红色经典音乐赏析、西方古典音乐名作赏析等公益性音乐知识讲座2-4场,积极提升社会民众的音乐文化素养。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先后走进沈阳市博物馆、部队、“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抚顺市青少年宫、浑南区李相街道、和平区文安路社区、浑南区王滨街道王滨沟村、辽宁美术家艺术馆ART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和文艺汇演活动,用民乐演奏、快板、京剧、北京琴书等丰富的表演形式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四)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田野采风与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举办“白山黑水东北风”音乐会等。在瓦房店、岫岩、沈阳市沈河区六一学校、沈阳市沈阳博物馆、沈阳保利大剧院等地建立5个教学实践基地,在服务地方、传承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
回望征程,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音乐学系秉持初心、勇毅前行,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未来,音乐学系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锚定目标、凝心聚力,奋力书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献礼!
文 / 音乐学系
初审初校 / 白雪姣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