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音乐教育学院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植根民族、融入时代、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继承和弘扬鲁艺传统,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师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聚焦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积极推进音乐教育学院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以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音乐教育学院深耕党建工作,将学习党的理论作为政治责任,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扎实的理论学习、严密的组织建设、创新的实践模式和广泛的社会服务,积极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党建+思政+艺术实践”“党建+服务社会”“党建+实习实训+就业”等发展模式,在党建工作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省高校“主题示范党日”“共产党员先锋工程”二等奖2项,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个人)2项,荣获辽宁省教育系统“优秀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辽宁省高校组织员大赛个人二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1项,获批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1项。分团委被授予“辽宁省先进团委”荣誉称号,在辽宁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百所高校进白山”活动中荣获“优秀团队奖”、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以内涵建设培育时代新人
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学院重点专业之一,依托学科优势与特色发展,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专业比赛中成效显著。于2018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音乐教育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获批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4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2门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课程,10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成果展示”“高等艺术院校全国歌剧声乐展演”“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弹自唱比赛”等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97项。教师创作了大量优秀音乐作品,获中国音乐“金钟奖”、辽宁省音乐“金钟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等10项。目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成为服务基础教育、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以开放视野拓展发展空间
音乐教育学院注重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波兰波兹南音乐学院等多国知名音乐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选派师生赴海外进修21人、访学12人;同时,邀请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举办音乐会10余场,促进国际学术艺术交流。邀请中国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艺术院校专家教授开展学术交流23场,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交流格局。
四、以学科优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音乐教育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音乐教育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获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艺术基金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项,另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项,获批沈阳音乐学院“双一流”建设项目2项。完成国家教育科研课题10项,省级科研课题122项,院级科研课题283项;多名教师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累计出版专著212部,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9篇。组织策划综合音乐会、毕业生展演、教学音乐会以及学生/教师独唱独奏音乐会共计500余场,持续开展“教学质量月”系列活动共计141场、演出季系列活动共计76场。
五、以专业优势践行责任担当
音乐教育学院深入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和“五进”系列活动,积极开拓艺术实践舞台,组织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等艺术实践团体,以高水准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累计开展活动近150场,将思想政治教育、舞台艺术实践等有机结合;持续打造“校地融合、乡村振兴”特色服务,与辽宁省内多家单位建立长期实践服务基地开展主题活动100余次、参与师生千余人次、服务群众万余人次。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类大型文化交流、实践、培训、对口支援等任务20余次,积极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功能,组织20名教师担任辽宁省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专业的评委工作,为“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作学术讲座及专业辅导,获批2025年度“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2025年起,学院组织实施“金号角·音乐育苗振兴计划”,以沈阳市为中心点,辐射辽宁省内14个地级市及所属村、镇的中小学,通过对省内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帮扶村镇学校音乐课教学、深入基层开展文艺宣讲、深入基层挖掘素材开展艺术创作等形式,弘扬鲁艺精神,积极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促进校园美育浸润,提升省内中小学生音乐素养,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六、以艺术表达弘扬时代精神
音乐教育学院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实践,引导师生扎根辽沈大地,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举办“方寸剪纸凝民俗 技艺传承绽新颜”剪纸非遗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有力推动了剪纸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大学生暑期“三下乡”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活动100余次,其中“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辐射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4省1区19个市, 80余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余小时。在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建省级重点团队2支,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献礼建党百年 助力乡村振兴》课题被列为全国专项,并荣获“百所高校进白山”优秀团队奖;申报《新时代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项目,该项目资政建议获省部级副职领导肯定性批示。
在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音乐教育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聚推动学院事业改革发展强大合力,共同开拓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沈音八十七载办学历史为积淀,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一流音乐院校”贡献力量!
文 / 音乐教育学院 李晓晔
初审初校 / 白雪姣
复审复校 / 商 迪
终审终校 / 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