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人文艺术研究院
  • 站点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组织机构
    • 特聘教授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联系我们
    • “人文艺术学术沙龙”第八期:“评剧的戏剧、音乐与地域特点及已有研究举要”举办
    • “人文艺术大讲堂”第五期:“戏曲跨文化分析:以英语话剧《王宝川》和昆曲《牡丹亭》为例”举办
    • 人文艺术研究院、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联合党支部启动党纪学习教育
    • 【转载】海峡两岸传统音乐类非遗展演“同心谱写华章”
    • 学报编辑部、人文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音乐阐释的限度和效度》
公共服务平台
  • 人文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动态>>正文
  •  
  • 人文艺术研究院举办第二期人文艺术学术沙龙:“学术史文献钩沉与微信、电话调研”
  • 信息发布:人文艺术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09-25 14:40:20
  •  




  • 近日,人文艺术研究院举办第二期“人文艺术学术沙龙”系列学术活动。本期沙龙主题为“学术史文献钩沉与微信、电话调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施爱东应邀与我院师生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我院特聘教授、辽宁大学教授江帆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来自兄弟院校和我院教学单位、科研平台的6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活动由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李东明主持。

    施爱东以其对“四大民间传说”这一概念形成与传播的研究为例,与师生分享了学术史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他首先解释了“四大民间传说”的概念是人为组合而成的,其提出、形成、传播的时间不过几十年。在研究这一概念时,他以上世纪80年代一次学术会议和参会论文为切入点,从参会人员、论文入手寻找线索,通过延伸线索、扩大信息来源等方式,将学术历史事件叠加在自己的判断上,以研究生考试试题将线索带回、形成闭环,确定“四大民间传说”提出的时间,并通过当年中学语文教材中提到“四大民间传说”等重要线索,厘清这一概念的传播过程。最后,他对学术史中概念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提出了“烟花生产商模型”。施爱东通过对“四大民间传说”概念的形成、传播过程的研究,厘清了民间文学领域围绕这一概念的学术史,也呈现出20世纪下半叶我国民间文学研究与研究队伍发展历程的缩影。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谈人江帆表示,施爱东通过个案的研究经历呈现了相关领域的学术史进程,他的“烟花生产商模型”形象地总结了学术概念的提出与传播,对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微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田野和调研,对当下的学术研究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与会师生就民间传说流变、学术调研方法、学术写作等与施爱东进行交流。

    本期沙龙通过专家分享个案研究经历,展现了概念背后的学术史发展历程,也展示了学术研究的理念与研究方法,使与会师生对学术史的研究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认知,对研究与调研的方法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学术史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 / 人文艺术研究院  刘兵

    图 / 人文艺术研究院  张伟浩

    初审初校 /刘兵

    复审复校 / 朱月

    终审终校 /李东明


  • 发布人:张伟浩    责任编辑:李东明
  •  
  •  
  • 上一篇:人文艺术学术沙龙(第三期):“艺术民俗学:田野、理论与方法”在我院举办
  • 下一篇:“山野里的回声:来自辽东的乡土叙事”人文艺术学术沙龙在我院成功举办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