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人文艺术研究院
  • 站点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组织机构
    • 特聘教授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联系我们
    • “人文艺术学术沙龙”第八期:“评剧的戏剧、音乐与地域特点及已有研究举要”举办
    • “人文艺术大讲堂”第五期:“戏曲跨文化分析:以英语话剧《王宝川》和昆曲《牡丹亭》为例”举办
    • 人文艺术研究院、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联合党支部启动党纪学习教育
    • 【转载】海峡两岸传统音乐类非遗展演“同心谱写华章”
    • 学报编辑部、人文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音乐阐释的限度和效度》
公共服务平台
  • 人文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动态>>正文
  •  
  • 张刚教授做客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大讲堂”谈戏曲剧种音乐的地方性特征
  • 信息发布:    发布时间:2023-04-14 14:15:22
  •  




  •       2022年6月10日,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副主任张刚教授应邀在第三期“人文艺术大讲堂”作题为《戏曲剧种音乐的地方性特征》的学术讲座。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相关教学单位师生及文化和旅游部、兄弟院校相关同志和师生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参加讲座。讲座由特邀嘉宾、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关意宁主持。

          讲座中,张刚教授从戏曲剧种音乐的一般性表达、地方戏曲剧种的地方文化品格、戏曲剧种的音乐比较等方面对戏曲音乐的地方性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认为,艺术是按照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照分类发生、发展并存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戏曲剧种的生存价值就在于地方戏所承载的地方文化品格,体现在地方戏的语言、腔调、情感方式、表演风格等多方面。张刚教授强调,不同语言(含方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承、价值取向。戏曲剧种虽然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地方方言的直接应用,而是舞台化过程的舞台语言。张刚教授综合运用图文影音等方式,通过对多个戏曲剧种音乐的比较分析,讲解了地方戏所呈现的文化多样性及其文化价值。在讨论交流环节,张刚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讲座反响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张刚教授以宏阔的学术视野,对戏曲剧种音乐的地方性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讲解分析,观点鲜明、深入浅出,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地方戏曲剧种及其文化价值的了解,提高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今后的相关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宗雨晴


          初审初校/张伟浩

          复审复校/朱月

          终审终校/李东明

  • 发布人:张伟浩    责任编辑:朱月
  •  
  •  
  • 上一篇: 李松教授做客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大讲堂”作专题学术讲座
  • 下一篇: 江帆教授做客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大讲堂”作专题学术讲座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