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人文艺术研究院
  • 站点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研究院概况
    • 研究院简介
    • 组织机构
    • 特聘教授
  • 通知公告
  • 媒体报道
  • 联系我们
    • “人文艺术学术沙龙”第八期:“评剧的戏剧、音乐与地域特点及已有研究举要”举办
    • “人文艺术大讲堂”第五期:“戏曲跨文化分析:以英语话剧《王宝川》和昆曲《牡丹亭》为例”举办
    • 人文艺术研究院、东北音乐创新实验室联合党支部启动党纪学习教育
    • 【转载】海峡两岸传统音乐类非遗展演“同心谱写华章”
    • 学报编辑部、人文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学术沙龙《音乐阐释的限度和效度》
公共服务平台
  • 人文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动态>>正文
  •  
  • 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开讲
  • 信息发布:    发布时间:2023-04-14 13:31:53
  •  






  •       5月27日,由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研究院与科研处联合举办的“人文艺术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正式开讲。首场讲座由中国戏曲音乐研究领域著名专家海震教授主讲。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冯志莲出席讲座并讲话,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师生300余人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参加讲座。讲座由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李东明主持。

          海震教授以《音乐、戏曲还是历史:清代戏曲声腔及其研究》为题,讲解了形成于明代的清代戏曲声腔的演变及不同剧种的声腔特色,并重点阐述了对清代戏曲声腔研究的反思和跨学科思考。他认为,清代是中国戏曲声腔繁荣发展的时期,梆子腔和皮簧腔陆续出现并逐渐成为清代最流行的戏曲声腔。梆子腔、皮簧腔等戏曲声腔在清代的流传是中国音乐史和戏曲史研究的重要议题,这些声腔至今仍流行于大江南北。演唱梆子腔的秦腔、豫剧、晋剧和河北梆子是重要的戏曲剧种,演唱西皮、二簧腔的京剧和粤剧更是分别流行于全国及东南亚华人地区的戏曲剧种。它们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音乐和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研究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从音乐、表演以及历史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阐释。在讨论交流环节,海震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本场讲座反响热烈,师生们纷纷表示,海震教授基于自身的学术积淀,以宽广的学术视野,对清代戏曲声腔及其研究进行了多维度的审视与分析,在戏曲音乐理论研究的视角、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时有新见,对师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领意义,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前沿思考和研究路径。
          作为沈阳音乐学院人文艺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活动品牌,“人文艺术大讲堂”还将邀请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讲座,为师生搭建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感知学术前沿、探索学术路径的学习平台,帮助师生拓宽学术视野,增加知识储量,拓展思维的广度深度,提升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学院新文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


         

          文/刘玥彤


          初审初校/张伟浩

          复审复校/朱月

          终审终校/李东明

  • 发布人:张伟浩    责任编辑:朱月
  •  
  •  
  • 上一篇:【路应昆】中国牌调音乐种类综说
  • 下一篇: 人文艺术大讲堂丨音乐、戏曲还是历史——清代戏曲声腔及其研究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