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 站点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鲁艺故事
  • 文献共享
  • 研究院概况
    • 《哀乐》背后的故事
    • 《我的祖国》诞生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诞生
    • 机关党委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党支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活动党员大会
    • 《鲁艺在东北》
公共服务平台
  • 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鲁艺故事>>正文
  •  
  • 鲁艺的“怪才”
  • 信息发布: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3-12-27 10:45:12
  •  


  • 上世纪30年代,抗日的烽火将许多有识之士带到了延安,他们中间不乏才华横溢且个性张扬的人,因时代的洪流相聚在鲁迅艺术学院,他们的特立独行,常被人以“怪”字形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两个“怪才”,塞克和冼星海。

    众所周知,他们分别是《生产大合唱》词曲作者。1939年延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被四周热火朝天的劳动激情所感染,被誉为中国“普希金”的塞克,迅速创作出《生产大合唱》的歌词,随即送到冼星海住处,他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生产大合唱》的谱曲,其中的《二月里来》至今仍家喻户晓。

    与他们出类拔萃的创作能力相比,他们的性格更是卓尔不群。在延安座谈会的筹备期间,毛泽东想了解延安文艺界的情况,曾派人邀请塞克到他的住处谈话,不料塞克当即回复道:“有拿枪站岗的地方我不去!”毛泽东得知后,为此撤去了岗哨,又经由中央党校校长邓发劝说才前往与毛泽东晤谈。

    无独有偶,在延安时,冼星海的窑洞常被去请教他的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他虽不善言辞,但为人热情,对他们的求教总是悉心指导。但每每在面对创作时认真且偏执,并且还有一个癖好,似乎一定要靠食物来激发创作灵感。刚到延安时,冼星海非常讨厌吃小米,他曾负气地提出:“保证我吃鸡,否则一行也写不出!”当时的延安到哪里去买鸡?没办法,只得给他买了两斤白糖,才平息了他的火气。每次伏案创作时,夫人钱韵玲便忙前忙后地给他拿白糖、煮咖啡、烧山药。还有一次,鲁艺音乐系开音乐会,他的小提琴独奏被安排在了另外一位教授的后面,他认为这是安排节目的人和那位教授串通故意为之,为此,他故意在自己上场演奏时拉断琴弦,中断了演奏,后来换了一把琴才勉强表演完。

    艺术家身上才华总与率真并存,他们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造就了他们“怪”,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怪”,和中国共产党重才爱才的博大胸怀,才能为我们在中国音乐、戏剧领域创作出不朽的作品,留下宝贵的文艺财富。



    参考资料:《新周报》2017年第46期



    文 / 李思韵

    初审初校 / 李思韵

    复审复校 / 李 放

    终审终校 / 王鸿立




  • 发布人:李思韵    责任编辑:王鸿立
  •  
  •  
  • 上一篇:“佚名”歌曲《松花江上》
  • 下一篇:《北风吹》诞生记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