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进入
  • 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 站点首页
  • 研究院动态
  • 鲁艺故事
  • 文献共享
  • 研究院概况
    • 《哀乐》背后的故事
    • 《我的祖国》诞生记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诞生
    • 机关党委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党支部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活动党员大会
    • 《鲁艺在东北》
公共服务平台
  • 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鲁艺故事>>正文
  •  
  • 延安鲁艺的钢琴
  • 信息发布:鲁艺音乐文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1-11-03 16:21:16
  •  


  •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于1938年4月,那时的延安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苦。鲁艺音乐系师生一直在音乐器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坚持进行学习与创作。直到1941年,一架钢琴从重庆翻山越岭搬运到了延安鲁艺。这原本是一位爱国人士送给周恩来同志的钢琴,因周总理在之前得知鲁艺师生非常渴望一架钢琴,就立即决定把它运回延安。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这台钢琴因为是延安的第一台钢琴,经过音乐系领导慎重地考虑,被确定为鲁艺的重点保护乐器,平时规定只有4名曾经学过钢琴的寄明、瞿维、周楠还有9岁的刘幼雪可以弹奏。当年有些同志戏称“我们只有抬钢琴的份儿,别说弹了,连摸一下的份儿也没有。”音乐系的任虹老师作为这台钢琴的保健医生,他会想尽各种办法细致地为钢琴调节音准和音色,以保证每场演出的顺利进行。

    音乐会上从此出现了钢琴独奏曲目,让大家了解了贝多芬、肖邦及门德尔松的作品。尤其是贺绿汀同志创作的钢琴作品《牧童短笛》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亲切感十足。此外,经典作品《黄河大合唱》和《凤凰涅槃》演出时,寄明和瞿维分别担任了钢琴伴奏,演出效果反响极好。

    当钢琴的声音响彻在延安桥儿沟的深山里,鲁艺的师生别提有多幸福与自豪!是这台来之不易的钢琴让延安的音乐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有内涵,她不仅弥补了器乐伴奏的单一化,还让当时的音乐实践更为专业化。

    日本帝国主义在1945年8月无条件投降。鲁艺师生在11月离开延安。据史料记载,胡宗南部队在进攻延安的时候,最后撤退的同志把这台钢琴连同一些唱片、书谱等埋在了地下,目前尚未被发现。鲁艺的师生至今都很怀念这台钢琴。


    参考资料 

    寄明 瞿维《鲁艺的一架钢琴》原载《群众音乐》1980年第5期;彭永启《音乐研究文集:沈阳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成立20周年暨音乐研究室成立55周年》,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7页


    文/李放

  • 发布人:李思韵    责任编辑:王鸿立
  •  
  •  
  • 上一篇:《打谷子》鲁艺劳动小记
  • 下一篇:【口述史采访】那个还想回去的时代--张洛
  •  
  •                              
  • 锐捷认证客户端    
  • 校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 Copyright © 2016 沈阳音乐学院教育信息化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110818 辽ICP备05025940号-2